全球纺织网讯: 这样的小企业常熟占了90%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依靠服装批发市场生存,前店后厂模式促使服装产业兴起,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装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以前是用小钱搏大钱,现在花大钱只能赚小钱
常熟市古里镇现在流传着一个小道消息,据说按照最新的规划,某些工业用地的性质将会发生改变,这意味着一些企业将会被拆迁。
位于古里镇银河路的雅士博制衣厂就属于可能被拆迁之列。然而听闻这个消息,老板徐俊的反应却很平静,他淡淡地对笔者表示,“只要补偿合理,拆掉正好,不干服装了,太累。”
不安因素频现
徐俊的服装生涯开始于20年前。与当地多数老板经历相似,他靠着借来的300块钱,逐渐把工厂扩大,后来自己置地建厂房。如今他的工厂主要生产夹克和棉衣,高峰时有300多工人。
类似的企业在常熟地区还有很多。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底,常熟拥有35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全行业工业产值110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常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纺织服装集群基地。
但近段时间来,常熟服装企业的日子逐渐不好过了。
徐俊告诉笔者,由于棉价忽高忽低,企业正常的生产安排被打乱,并且原材料成本普遍上涨,而产品价格却提不上去,本已不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相比原材料价格上涨、缺工,现在成为常熟服装企业面临的更为紧迫的问题。
徐俊的厂房能容下将近400余名工人,但现在只有100多人。即使徐俊把年工资从去年底的3.5万提到现在的4万,来应聘的工人仍寥寥无几。
“现在大家开出的薪资都差不多,但工人还是少,因为他们家乡也在发展,工人都不出来了。”徐俊告诉笔者。
据民建中央的调查,超过90%的受访珠三角企业表示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迫使企业提高员工待遇,从而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与雅士博相邻的亚一制衣厂正在建一座两层宿舍楼。老板顾国明告诉笔者:“厂里本来有平房宿舍,但工人嫌条件不好。现在我建的宿舍完全参照宾馆标准,空调电视不必说,我还给每个宿舍都装了网线。”
据他介绍,现在企业一个月的电费大概在2万元左右,如果把所有的空调都关闭,电费不到8000元。
百瑞制衣厂的老板李先生对此也感到无奈,“空调装了就是给工人用,但他们不会为你省电的,我稍微让他们少开一会,他们会觉得我这个老板小气。”
“现在不止常熟缺工,全国都缺,这是国家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这个没办法解决的。”缺工让徐俊有些坐不住了。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他找到一个安徽人,对方保证给他带来10余名工人,他爽快地给了对方3万元交通费,但却石沉大海。
“交通费当然是我出,你到外地招人,不给人家交通费,人家是不会过来的。”提到被骗,徐俊有些懊恼,“我们这里都是讲诚信的,不然生意怎么做?”
旧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事实上,诚信对于常熟服装企业来说,意义非凡。
背靠我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常熟服装城,常熟服装企业“不愁产品卖不出去”,但愁的是,钱收不回来。
“新客户交易当然是现金,但如果时间久了,一般都是我们先发货给他们,他们几个月后才会把款打回来。”徐俊如此表示。
但由于款项收不回来,徐俊亦无法支付面料价钱,“面料的钱我也是欠着。我们这里就是这样,大家都讲诚信,生意就做起来了。”
靠着这一模式,徐俊把自己的产品成功卖到了全国多个地区,事实上,也是靠着这一模式,常熟服装产业才能迅速成长起来。
无形中,“三角债”成为常熟地区服装企业的“一般做法”。在这条服装产业链上,每个人都是带着镣铐跳舞,一旦某一方资金周转出了问题,就会对同一链条上的其他人造成损害。
徐俊每年都会有几个经销商“跑路”,然而他对此也束手无策。
雪山狼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金旺对这种“一般做法”深恶痛绝,“为什么企业允许经销商欠款?太弱势,你没品牌,没自己的渠道,不经过他走货,你就不能生存。”
笔者采访林金旺时,他刚从外地取经回来。他向笔者表示,“起码要收60%以上的定金,不然企业风险太大了。”同时他还准备从设计研发入手,逐渐走品牌路,“常熟这里的老板品牌意识比较差,他们想的是怎么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是怎么提高产品档次和价格。”
笔者将林金旺的话转述给徐俊,徐俊拿着一件自己工厂产的夹克说:“你说这衣服有什么好设计的?从广东那边买来板型,改改口袋袖口什么的,我自己都会。”
徐俊手中的皮夹克出厂价在170元左右,而化纤夹克价位在130元左右。每个工人每天生产3、4件,利润“少得可怜”。
“常熟这边的服装厂,基本都是走内销的,做的都是羽绒、夹克这些,押宝都在下半年,上半年接点外单,好点的能保本,不好的赔本。但下半年行情好不好,谁都说不准。”徐俊说。
“竞争激烈了,成本也提高了,这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变了。以前是用小钱搏大钱,现在花大钱只能赚小钱。”徐俊表示,又累又不赚钱,很多做服装的老板都转行了,有搞房地产的,还有开矿的,他本人则开了家网吧。
对于将来如何打算,徐俊表示:“我们这样的企业就是属于将来被市场淘汰的那一批,走一步算一步吧。”接着他又打趣地说:“要是温州人的话绝对不会这样的,但我们常熟人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活得太累。”
笔者了解到,在常熟,不仅很多企业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政府对服装行业的未来也缺乏具体清晰的规划。
安贞秀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内衣,老板是温州人,他表示,他与北京某大学教授合作研制了一款新产品,并申请到了国家专利,后来听说政府有奖励,他很高兴去领钱,结果只有5000元,“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冯德虎认为,当前形势下,常熟服装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企业家要摒弃小富即安的观念,政府要给服装产业重新定位,服装产业是创意产业,而不是传统加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