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这不仅高于市场人士预期,而且在欧美经济增长依然乏力的形势下显得异常靓丽。
数据和事实胜于一切,9.6%的增长数据完全可以打一个A+以上的分数,在经济增长高于9%的情况下,谈硬着陆、谈滞胀不仅违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更和中国经济实际情况不符。
今年上半年GDP和去年比较,尽管有所下滑,但考虑到今年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信贷政策大幅紧缩,以及通胀加速,这样的增长数字某种程度上比去年上半年11.1%的数字更弥足珍贵。从一些具体数字表现而言,体征和各项指标都处良好区间,而消费和出口亦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因此,尽管在政策加大调控力度的情况下,二季度增长比一季度慢了0.2%,但这既是季节性变化,也是宏观政策调控结果。从中国经济主要指标看,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滑。如果说去年中国经济仍属“快跑”,那么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则完全告别了危机时期的刺激效应,恢复到正常的增长和平稳状态。对中国经济的表现,国家统计局也认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笔者完全认同这一判断。
但另一方面,物价走势不容乐观,价格上涨的动力依旧十足,居民价格消费指数高位运行。上半年物价指数平均上涨5.4%,特别是6月份,CPI一举上涨到6.4%,成为三年来高点。要在年内完成CPI上涨4%左右的调控目标基本已无可能。在负利率效应下,房地产政策尽管依旧处于严厉调控中,但房价由于通胀预期并没有出现下降迹象,而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整个房地产调控的压力依旧很大。
上半年数据出台之前,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由于翘尾因素,下半年物价将逐渐回落,真正要担心的是过度紧缩政策影响了经济增长,因此他们建议紧缩政策应放松,避免经济硬着陆。何谓硬着陆?中国治理通胀曾有两次硬着陆经历:一是上世纪80年代末,当年通胀几近20%,决策层用两年时间,将通胀摁到3%以下,但经济增长也从10%掉到了4%左右;还有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通胀高达24%左右,管理层用三年时间摁到了0%以下,而经济增长也掉了3个多百分点。从目前整个经济表现看,经济大幅滑落的可能性等于零,何来吓人的硬着陆?
而这些专家和学者轻描淡写的物价拐点,恐怕不会如此乐观。在笔者看来,在通胀大趋势已确立的情况下,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和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的不确定性甚至比去年大:其一,在6月份CPI创新高后,通胀预期更为强烈,物价很难很快回落;其二,食品价格走势相当复杂,今年下半年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其三,推动价格上涨的其他因素,向上的趋势并未改变;其四,由于上半年约谈等行政手段压制了一些正常的涨价需求,一些物品存在补涨要求。
我们看到,目前中国的价格走势呈现为全面上涨态势,在成本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很多商品、服务也都搭上涨价快车。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的物价走势很难判断,最乐观的估计也会维持在高位运行。因此,笔者认为,在增长无忧,通胀压力依旧处于危险区域的情况下,宏观政策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和延续性。中国经济两个最大的风险,依然是通胀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管理通胀和房地产价格泡沫依旧是未来政策的首要任务,政策决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