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涨,如果产品不提价,亏损就越来越大,提价的话,采购商转身就走,这是很无奈的事。
自从3月份上涨到3.3万元每吨后,棉价一路回落至如今的2.4万元每吨。而在棉价“过山车”期间,纺织服装出口数据似乎也较为漂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03.38亿美元,同比增幅23.77%,环比增幅2.33%。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86.19亿美元,同比增幅23.68%,环比减幅1.69%;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17.19亿美元,同比增幅23.85%,环比增幅5.51%。
然而并没有企业因此喜悦,“其实订单数量上,我们跟去年相比并没有什么增长,甚至是有10%的下降,其中也有订单不敢接的状况,但我们出口额同比上升了20%以上,这很大成分是因为我们将出厂衣服的价格提高了20%多。”东莞市大朗镇一家毛织厂负责人称。
不仅纺织服装企业,同为劳动密集型、易于被复制的箱包鞋帽类产业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 新金融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价升量跌较为严重的,大多为鞋类、纺织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产业。这类产品提价导致欧美市场反弹,而订单流失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大半年。
鞋帽纺织陷入泥沼
自去年10月开始,珠三角鞋类、服装等产业量跌价升的状况已经开始出现。梁日昌回忆起以前那些日子,感觉虽然一直因紧缺工人问题发愁,但还有一定调节空间。但在去年10月份人民币出现升值后,梁日昌经营的工厂茂福鞋业终于扛不住压力进行了提价。“开始只提了10%,订单量很明显地就开始下跌了,后来价格逐步提升了20%,出口量相对于去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的幅度。”而至今,由于订单量不多以及利润空间太低,已有企业出现停产现象。作为香港鞋业总会会长、东莞市外商协会副会长,梁日昌与同行接触交往较多,因此对整个行业了解也较为广泛。据各协会会员反映,鞋类产业出口量并不是大多都只降5%的幅度,有些生产产品层次较低的工厂,幅度达到20%,甚至有出现半停工状态的工厂。地处东莞长安镇的德州鞋业公司的生产线员工称,以往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而现在可以做的货少了,一周加班也就一两天。
“去年3月棉花也才1.5万元/吨,后来到了4万,这会儿降下来了也要2万多,并且人工也短缺,两年来我们都有20%的用工缺口。工资得提社保得交,哪个工厂没提20%-30%的工资?”泰达服饰厂主管赵俊才称,结合最近汇率出现的变化,总体而言如果销售出去的服装没提高40%的价格,基本达不到原来的利润。
有统计数据显示,单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全球出口价格同比提升了19.46%,其中纺织品价格同比提升了24.31%,服装价格同比提升了15.99%。
“出口数额同比上涨,大多是产品价格提升的原因,相反出口形势并不十分乐观。”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表示。若剔除价格因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相比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东莞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日晖指出,棉花一般占服装成本的40%左右,如果棉花价格上涨5%,企业利润就会下降2%。而近一年来,泰达服饰销往美国的服装却只提了20%的价格。在年初工厂进行设备自动化后,对用工的依赖有减少,生产效率也有增加,对成本高昂的问题有一定缓解。但赵俊才说,最后利润空间也只有以往的一半,但订单量却减少了15%以上。
“劳动力跟原材料成本,致使总成本上升15%左右,物流各方面成本及人民币升值影响等也有10%幅度,后者主体还是人民币升值。总成本一年以来上升25%幅度。我们产品价格提升了20%,也只能抵消七成左右。”梁日昌称,劳动力成本跟人民币升值是最大因素,“都缺人,你必须拿更高的价钱去夺得工人。”
尽管棉花价格下降,但最近购进的棉纱、棉布的价格没有明显回落,而化纤、涤纶等与石油有关的原材料的价格反而还略有上涨。“我们暂时感受不到棉价下调的利好,并且提上去的价格不可能下得来。” 宁波杉杉服装负责人称。
“服装的上游不复杂,化纤、棉花过来就是布料,也就是设计了,鞋子也比较简单,所以价格一上来,客户说要去东南亚,也没办法。因为劳动力上来了、汇率上来了、原料物流成本都上来了,价格是没法回去的。”广州新塘美皇纺织服装厂总经理卢子妙表示,服装这块技术含量不高,因此议价能力也低。
“好的衣服,你提高三成,好说歹说,他们总会接受,毕竟我们设计出来的比他们看到孟加拉等地的要先进一些,但订单量会减少。要靠量起来,就选择做地摊货生意。这肯定不会像我们一样比去年少17%-18%,但这种单子你提价顶多到两成,算回来要比做大订单要亏。所以不少企业被迫接高档一点的货来做,但高档货订单不是随手就能拿到的。”
“不提价的话,亏损越来越大,提价的话,采购商转身就走,这是很无奈的事。”卢子妙说,以往其工厂能卖到700万件一年,一件毛利润5块,净赚有2500万;现在如若不提价10%,几近亏损。提到30%,一件赚3元,净赚也就几百万,越提价卖出去的量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