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

陕南鲜茧高收购价难消蚕农疑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19   浏览次数:229
  进入5月,陕南蚕农将陆续开始交售第一批鲜茧。就目前各县公布的鲜茧收购价格来看,均高于去年,但蚕农们还是心存疑虑。因为根据他们以往的售茧经验,由于区域内收烘企业垄断经营,造成压级压价时有发生,要想卖个定价,难上加难。   以安康养蚕第一大县石泉为例。去年鲜茧收购价每斤18元,但是除了茧贩子,极少有养蚕户能真正享受到这个定价。   赖真彩是石泉县池河镇养蚕大户,也是市、县人大代表。去年她给茧站卖了1000斤左右鲜茧,除潮、除毛脚茧等之后,每斤只合16.18元。“有两批我就卖给茧贩子了,同样的茧子,茧贩子拿过去就是18元一斤。其实大户扣得还算少的,小户扣得更多,一般要扣除20-25%,扣除的部分既不算钱也不算重量,因此不少茧农宁愿十四五元一斤卖给茧贩子。”赖真彩说他们去年做过实验,放了8天的茧子,只佘一两秤。   “要是对扣除太多不满,人家就说‘卖了卖,不卖了拉回去’。可拉回来咋办呢?放个五六天就出蛾子了,再说按照规定,也只能卖给他们”,赖真彩说,周边很多小户都不愿养蚕了,去年五六家养十几张的大户今年也出去打工了。   鲜茧是国家二类管理物资,收购鲜茧必须具有省商务厅颁发的《陕西省鲜茧收购资格证书》。在石泉,具有鲜茧收购资格的是县上3家缫丝企业,在各自划定的区域内定点收购。每到鲜茧上市时节,市县工商、经贸人员就在主要路口、县界、村道上堵查,以防鲜茧私自出境或者外来人员跨区收茧。也因此,在交售鲜茧中争吵时有发生,趁着夜色偷运茧子到定价较高的地方时有发生,甚至造成茧农和执法人员的冲突。   深感鲜茧收烘体制对于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2010年,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石泉县养蚕大户刘晓兰和陕南11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改革蚕茧管理体制、放活蚕茧市场,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认为,“现行的蚕茧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政府定价,蚕茧只准许本县、本市内的有资质的茧丝绸企业按照划定区域收烘,形成了区域内的蚕茧经营活动的垄断,造成了部分茧丝绸收烘企业压级、压价、与农争利的现象,而且越逢市场低谷越压级压价,从而影响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不可否认,鲜茧统一收烘、统一配置的收烘体制,缓解了缫丝企业压力,避免了收购市场无序竞争。但是,收烘主体单一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垄断经营,而且企业收烘成本高昂。在具有鲜茧收购资格证的石泉县天成丝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烘一吨干茧,税收加烘茧设备租赁费加工人工资等,需要五六千元。3吨鲜茧烘1吨干茧,相当于每斤鲜茧增加了近两元的成本。另外,企业每年要筹集大笔资金收购鲜茧,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息。可想而知,这些运转成本必然会通过鲜茧定价转移到蚕农头上,从而造成蚕桑产业本就不高的比较效益更为低下。   作为国家“东桑西移”项目承接地之一,我省确定了25个蚕桑基地县,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扶持,但是养蚕总量还是由2007年的78万张,迅速下降到去年的50万张左右;在全国的排位由第九位下降到了第十位。这其中,除了比较效益的因素外,鲜茧流通不畅也是一大羁绊。   在采访中,基层干部和广大蚕农普遍反映,应当积极探索更为合理的鲜茧收烘办法。在目前茧丝绸加工能力已经过剩的现实下,通过拓宽鲜茧收烘渠道,引入竞争机制,使企业和蚕农在适当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为合理的利益分成这一看似合理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将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更为严重。那么可否尝试由经营规范、规模比较大、带动能力比较强的蚕桑专业合作社来收烘鲜茧呢?蚕桑产区的基层领导干部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鲜茧收购,至少能带来三方面的好处:1、有利于保护蚕农利益;2、有利于提高蚕茧质量;3、有利于产业的发展。蚕茧价高了,对建设规模的扩大,桑树的管理,新技术的应用,有同步推进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