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

徐卫林:让纺织业重返青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1-18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243
  2005年,我开始与山东如意集团谈合作,根据企业要求提出新的纺纱方法,改变原有的技术方案。当时技术条件不成熟,这种做法要冒很大的风险。欣喜的是,企业不仅接受了我的建议,还在各个环节给予了大力支持。

  后来被大家称为“纺纱革命”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就开始于五年前的这次尝试。这项技术革新的完成,前后历时3年,后来荣获了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艰辛,却也值得。

  我与纺织科学“结缘”,开始于1988年。那年9月,19岁的我从大别山区的罗田来到武汉纺织大学,当时叫武汉纺织工学院,学习针织工程。小伙子拿起了“绣花针”,那种新奇与兴奋是难以言表的。

  大学毕业后,我又先后在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和四川大学求学,分别师从姚穆和徐僖两位大师,博士后出站后又到香港理工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漫长的求学过程中,我广泛涉猎了针织工程、纺织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专业知识,成就了自己“跨学科”的背景。

  纺织业,在不少人眼里已经成了“夕阳产业”。我觉得,只有落后的科技,没有落后的产业。只要有信心,勇于进行技术创新,“夕阳产业”照样可以焕发青春活力。

  中国的纺织品产量差不多占全世界的一半,但生产的大都是中低档产品。我的使命,就是用自己的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纺织企业开发出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端服装。我相信,这也是中国所有“纺织人”的期待。事实上,“嵌入式”纺织技术的确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如意集团的高端毛纺产品被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众多高档名牌服装生产商大量采用,出口产品单价远远高于国内同行业的平均售价。目前,我们正在与湖北的纺织企业联手,推进新发明的柔顺光洁纺纱技术。

  这几年,我还在进行纺织与生物、能源的交叉研究。我们研发的人造血管因为有织物做“骨架”,在缝合时不会出现脱线的情况,连做手术的医生都不由赞叹,“有弹性,就跟真的血管一样”。这也证明了纺织在某些新型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绝不会是“夕阳产业”。

  在美国纤维学会2009年秋季年会上,我被授予“2009年纤维科学杰出成就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这项奖励的学者。2010年3月,我又获得了湖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的最高奖––“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在拿到湖北省颁发的100万元奖金之前,我早就有了一个打算:把钱全部捐给学校,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我读书时也是个贫困生,所以,我更要鼓励学生安心学业、自强不息、努力创新。只有一个要求,奖学金不要以我的名义设立。

  过去五年,我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一个道理:“身上沾满棉花才会成为真正的纺织专家。”纺织,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为了让古老的纺织业散发出现代光芒,我还有更远的路要走。下一个五年,中国的纺织技术必将领先于世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