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时装周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今年的时装周举办之前,有媒体做回顾专题,邀请几位不同年度的“最佳时装评论员”获得者寄语时装周的未来发展,我的回答是“关注商业落地与流行趋势引领”。
作为较早加入时装周报道队伍的记者,14年来,我亲见时装周从雏形渐成到风姿卓然直至影响日隆,也深深为她高兴。对于中国服装设计师地位的确立与提升,对于中国时装品牌的锻造,时装周平台功不可没。而正因为她的重要,人们更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希望她去到更高远的地位。在此,我想仅从“社会化”这个角度做一评析。
我认为时装周的初次“社会化”成功地体现在媒体推广上。时装周第一次是以“设计博览会”这样一个行业活动的形式亮相,但很快,她凭借时尚的秀演、亮丽的模特和缤纷的时装,迅速引起社会(大众)媒体的注意,影响力传布到行业以外。时装周组委会对此有敏锐的意识,主动加以积极引导,让CCTV现场直播,在门户网站设置时装周官网,使相关资讯的传播速度飞快提升,“中国国际时装周”成功地走出行业圈子,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
但是,光是传媒上的“社会化”还不够,下一步,我以为时装周的“社会化”进程还应加速,而商业落地与趋势引导可作为着力点。与巴黎、米兰、东京等时装周不同,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秀场内还缺少商业买手,这是由于中国商业体系的不同所导致的。缺少成熟的多品牌店体系,自然也就产生不了商业买手,但为了保有永续竞争力,时装周的商业功能必须体现。吉芬品牌邀请自己的VIP客户、米皇羊绒邀请自己的加盟商代表、白领服饰邀请自己所入驻商场的经理前来时装周秀场,都可以说是商业功能的体现,但时装周平台还应该营造一个更为丰富立体的商业网络来服务参演品牌。浅显而言,上海在时装周同期设立设计师作品展售中心面对消费者,法国高级时装公会推介年轻设计师进入老佛爷百货做展售,都显示了一种多元与灵活。
而与商业落地紧密关联的,是时装周要使自己真正成为中国市场流行趋势的引领者。中国市场上已有一批拥有强大拥趸群体的实力品牌,它们实实在在引领着市场的“正在流行”,可惜的是,它们中仅有极小部分出现在时装周平台上。如果能由多个市场旺销的实力品牌在此推出密集发布,谁还能说中国没有流行潮?谁还能说发布的和流行的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呢?举一个电影界的例子,仅仅400多万元成本的《玩酷青春》击败《唐山大地震》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但是看过《玩酷青春》的又有几个人?名师如果没有基本观众,最终将难以“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