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

杜钰洲:新世纪以来纺织工业发展方式深刻转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1-17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浏览次数:745
  在11月12日召开的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总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新世纪以来纺织工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十一五”期间,行业实现了重大的转变和提升。纺织工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硕果累累,大量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成为行业在新时期增长的最重要支撑,较大的提高了纺织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新型纤维材料研发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涤纶、粘胶等化学纤维走上以自主研发技术为主体的高起点、大规模、低成本的国产化道路,差异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天然纤维和纤维素纤维应用开发不断有新的进步。新型纺纱技术、新型织造技术和非织造技术、清洁染整技术、产业链系列产品开发创新技术,新型产业纺织品和生态健康纺织品技术、新型装备制造业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各种染化料助剂、溶剂、油剂、多种母粒子等精细化工技术在纺织工业应用领域有较大扩展,与纺织前沿攻关相关的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自主品牌建设使大批本土产品在品质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的整体提升不仅得到国内市场广泛认同,而且已经具备逐步走上了国际市场的条件。这些进步成为推动中国纺织工业从承接全球纺织服装制造环节转移正在呈现承接全球纺织服装创造力和供应链控制力转移以及推进在国内东中西结构梯度转移的重要基础条件。
杜钰洲罗列了一组数据,清晰地展现了新世纪以来纺织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
––2008年,中国纤维加工量比2000年增长158%,同期全球生产纤维增长31.78%,扣除中国使用量后世界纤维加工量下降10%;
––2008年中国化纤产量241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52%,是当年中国棉花产量的3.2倍,比2000年增长247%。同期世界化纤产量增长了35%,扣除中国的增产部分后世界化纤产量下降19%。当前棉花危机必将进一步加速中国化纤产业超仿真技术的突破。目前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涤纶纤维的吸湿排汗、阻燃、防紫外线、防菌等超棉高性能,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产业化规模达到800万吨左右。
––内需的拉动和消费结构提升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规模以上企业从2000年的1.94万户上升到2009年的5.37万户,工业总产值从8894亿元增长到37890亿元,增长了3倍多,从业人数只增长了52%,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其中内销产值增幅420.52%,出口交货值增长140.82%,内销比重从66.76%上升到80.64%。
––十一五前4年纺织工业万元产值减排24.44%,节能38.69%,再生纤维年产量已经达到400万吨。
––过去的9年,纺织服装出口额从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896亿美元,2009年出口虽然下降9.65%,但今年1-9月已比2008年同期增长9.6%,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始终在增长;2001年到今年9月,纺织服装贸易顺差10856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85.98%,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是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服装和纺织面料出口架构变化为例,十五期间,集中体现了加入WTO后比较优势的释放效应,服装出口额增长98.65%,其中数量增长的贡献率占89.93%,价值增长贡献率10.07%;“十一五”的前四年已转变为服装出口额增长51.41%,其中数量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35.49%,价值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4.51%。同样,各种纺织面料出口在十五期间数量增长贡献率为74.25%,价值增长贡献率为25.75%,而在“十一五”的前四年已转变为数量增长贡献率下降到27.47%,价值提升贡献率上升到72.53%。
––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政策措施的引导下,中国内部结构布局也在发生着明显变化。2010年前9个月,东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从2005年的77.32%下降到53.93%,中部比重从2005年的16%上升到34.71%,西部从2005年的6.7%上升到8.36%。
杜钰洲指出,这些数据的转变雄辩的说明我国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区域布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正在推进。但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的形势让我们更加清醒的看到,正在发生的转变和提升还远远不够,还存在许多粗放、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纺织工业也进一步呈现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产业提升的紧迫性。中央五中全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国内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指出“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的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要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集中力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提升,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承接纺织工业转移,这是发展纺织工业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实施纺织工业三年调整振兴规划以来,纺织工业在东部率先发展提升,品牌企业“走出去”向海外开拓的速度明显加快。在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崛起、开发和振兴的良好势头。纺织工业众多品牌企业支持新疆建设,抓住新疆大开发的机遇,以往纺织劳动力输出大省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等省现在均已成为承接转移的重要省份。这些省发展纺织工业的积极性高涨,政策力度大,配套环境不断完善,大批纺织工业园区正在兴建,大批纺织产业集群正在兴起。
杜钰洲特别指出,在当前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要清醒的把握机遇,冷静防范风险,按照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推进结构布局调整,把握好国内外两个大局。
杜钰洲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高度重视转移对接活动,并把它作为纺织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协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重点提供有关协调、咨询、规划等服务。为此,纺织工业协会已经设立推进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由企业家协会、集群专业委员会、规划院、有关专业协会和大专院校组成。希望产业转移对接能为纺织强国建设创造新的有利环境,为东、中、西部、东北区域和广大企业带来更优的发展机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