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双动力引擎 释放“洼地效应”
过去10年,凭借“复合城市化、要素市场化、城乡一体化”的“三轴”和“全城谋划”、“全域统筹”、“全球定位”的阶梯式发展,成都的经济总量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最具潜力引擎城市与增长极。这也是此次全国纺织服装质量管理与实验室建设论坛选择落户成都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加强质量管理,推进“实验室经济”,是优质纺织服装产业资源与城市区域品牌密切联动的表现,也释放出中西部地区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大力推动品牌建设的积极信号。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的正向拉力,与中西部地区内生增长的双动力引擎,将为中西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创造最佳的发展机遇。
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扩大内需市场,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已经成为国家下一个五年发展非常明朗的基调。“包容性增长”的精神内核在于: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倡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提升与消费升级,积极融入到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价值分工中去,也应当成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应有之义。
回到纺织服装的产业语境之下,内销市场的强劲潜力,以及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历史发展机遇,都令中西部地区具备了很大的提升潜力与空间。从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来看,1-12月,全国累计生产37979.89亿元,同比增长10.30%,东部地区累计工业总产值31956.67,同比增长8.81%,而中部地区累计生产4319.9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8.17%,西部地区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703.25亿元,同比增长了20.91%。从工业总产值的数据分析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同比增长的幅度要大大快于东部地区。
与此同时,从2009年1-11月利润总额来看,虽然中、西部地区整个利润总额比较低(分别为179.06亿元与41.26亿元),但是同比增长幅度却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分别达到了44.95%和86.76%),东部地区同比增长幅度则为21. 28%。
利润总额的产业级差,与利润增幅的分化,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中西部纺织服装的产业发展虽然基础薄弱,但总体趋势向好,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政策拉力与区域内生动力的双动力引擎下的中西部纺织服装产业经济发展予以乐观的预见。
其次,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如何才能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并且有效地解除低附加值分工的锁定,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自我升级?
在这里,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观念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是过剩产能的地区间转移,而应该视为创新要素的良性流通;产业转移也不仅仅是产业制造环节的转移,还应当是技术研发与品牌孵化的区域辐射与扩散。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必须结合自身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与调整,灵活整合产业资源,完善产业配套,释放产业的市场化活力,提高产业的运作效率。
那么,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如何有效地承接产业的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质量管理与实验室建设,将成为中西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内销市场必须大力推进的关键性工作。
可以看到,当前企业建立实验室最直接的推动力更多地来源于买家的要求:如国际买家MZS对企业的认证,已经把QC的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建设作为考核、认证的必备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实验室的有效建立与专业化运营,并不是单纯的“形象工程”,其最直接的动力引擎恰恰在于买方市场的需要。对于中西部纺织服装企业来说,要对这种客观存在的需求做出敏锐、快速反应,就必须树立超前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在线监控手段和检测实验室,迅速地弥补与东部纺织服装企业之间的产品研发与质量管控的差距,培养后发优势。
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期,一批企业依托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有些学者把它称作“实验室经济”的发展模式。这一趋势的出现,实际上与当前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征是相吻合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更加注重安全、卫生、环保的内在质量要求。我国也已经发布了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对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禁用偶氮染料等指标做出了严格要求。自主建立实验室,借势“实验室经济”,作为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链接的最佳模式,既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内部质量管控的坚实防线,又能够积极地提高新型研发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市场导向性强、研发成果转化快的特点,值得我们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扶持。
最后,成都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最具潜力引擎城市与增长极,通过技术研发与品牌孵化,应当积极地依托“洼地效应”,迎接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期的价值释放。
资本、劳动力一定会流向交易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高、劳动力保障最优的地方。所谓“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中西部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而言,未来的比较优势一定不是简单地体现在要素禀赋的资源优势上,而更应该体现在产业链系统的综合竞争能力。资源优势随着全球化经济与生产要素的高效流通,其效果将不断呈现日趋式微的状态。而真正有效的区域核心竞争力,恰恰体现在将制造环节做精、做专、做深,在品牌软实力培育上塑造应有的精、气、神。
(本文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2010全国纺织服装质量管理与实验室建设论坛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