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告诉《中国纤检》,“现在苎麻企业使用的设备大部分都很落后,一方面耗能高,另一方面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档次低。”
记者发现,在现存的苎麻纺织企业中,机械设备老化的现象的确比较严重,很多设备均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购买。尤其是前纺设备相当落后,甚至将近有30年没有更新过。
很明显,对于苎麻纺织业这一工业制造业来说,没有好的机械设备的支撑,无异于抛弃了好的产品质量,好的品牌基础,好的生产效率。但苎麻纺织设备供需矛盾特别突出,此时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设备更新:不是不想买是没得买
“由于面临环保的压力,苎麻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在环保领域有重大投资,但在国内苎麻机械设备研发水平滞后的背景下,企业的机械设备投资少,但采购渴求相当强烈。”这位专家指出。
华升麻业:研发高档苎麻面料有突破
在设备更新缓慢的同时,苎麻先进企业对优良苎麻种植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却没有止步。作为以苎麻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共同研究的“舒适性超薄苎麻面料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是苎麻产业提升的一项重要成果,获得了中国200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采该技术用等级诱变育种的方式,将苎麻纤维相关基因进行转化,培育出的苎麻纤维细度由1800nm提高到2500nm以上、原麻含胶由32%率降低至23%。并开发出的新的“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工艺和设备。由于前环节纤维品质提升,苎麻纱线支数也由36-250Nm提高到400Nm,面密度由70-150g/m2提高到16-30g/m2。环保方面,与常规化学脱胶相比,每吨精干麻用汽减少40%,用水减少26%,废水中的COD浓度减少20%,排放量减少26%。
随着这些关键技术指标的提升,苎麻制面料一下子进入了“高档纺织面料俱乐部”。其中,洞庭麻业生产的苎麻史上最薄的666nm面料,售价已达到每米328元,堪称“软黄金”。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强对此评价说,“市场前景广阔,可加强研究,积极进行推广。”
提高剥麻效率:推广优秀
“剥麻的时间要求紧,必须十分快速,但很多农民仍然使用简陋的手工刮麻器。如不能及时收割,对苎麻纤维品质和下季产量将有严重影响。”专家告诉本刊记者,由于剥麻设备非常简陋,工作量大,剥麻耗费了农民大量的劳动。
很多麻农表示,种麻的生产成本较低,栽种容易,不用太多打理,但剥麻、打麻太费力费时,请人工又不划算。
据记者了解,人工剥麻和机械剥麻效率相差极大。机械剥麻一天可剥1.6亩,而人工只有0.1亩。机械剥麻不仅麻损耗率低、安全系数高了,而且具有省工、出麻率高、打剥质量好、大小老嫩麻都可打等诸多优点。
生物脱胶后苎麻质量出现新问题
1999年11月1日,我国实施了针对苎麻的GB/T7699-1999,对苎麻的分类、分等等做了技术要求,适用于苎麻生产、收购、加工及交接环节的检验。此项标准是现今对苎麻质量进行检验的基本依据。
苎麻精干麻的公证检验则由中国纤检局组织实施。在苎麻大省——湖南省,该地纤检系统则设立了棉麻管理科,作为具体负责全省棉麻质量监管的科室。
生物脱胶后PH值、外观品质不合格率上升
湖南省纤维检验局高级工程师、苎麻专家蒋敏接收《中国纤检》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内不少企业采用“生物脱胶法”代替传统的化学脱胶后,精干麻的PH值明显上升,外观质量开始下降。
蒋敏认为,PH值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水洗程度不够,不能完全去除纤维上的酸碱液体;由于是生物脱胶,没有经过浸酸处理,造成PH值过高;由于生物脱胶后的苎麻精干麻偏碱性时比偏酸性时强力稍高,企业为了保持纤维强力不受太大损伤,往往偏碱性控制。
外观质量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手工剥麻效率较低,加上市场价格低迷,农民积极性受挫,导致收获期延长,影响了原麻品质;生物脱胶技术还不太成熟,导致精干麻质量不稳
机械剥麻提高质量
苎麻剥制就是使麻茎上的麻皮与麻杆分离,然后再刮除鲜皮外部的皮壳(青皮)。剥制是制约苎麻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传统的手工剥麻仍大量存在。“由于没有理想的机械收割机,导致苎麻的品种、剥制质量差异极大,对脱胶的一致性带来极大的难度。”
蒋敏认为,明星麻业研制的6BS-165A型剥麻机,采用开放式喂入结构,能解决机械剥麻含杂高、含胶高等技术难题,又比手工剥麻效率提高了8~10倍,且剥麻质量比传统的手工剥制要好,值得推广使用。
标准应修订
蒋敏认为,《苎麻》和《苎麻精干麻》国家标准中的一些内容已不适应新情况,应加紧修订。
在加强苎麻质量管理方面,她还认为,应联合起草并制定苎麻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规程,指导和协助麻农科学种田,推行“公司 农户 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苎麻产业链,要加强对公检企业精干麻使用前的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
政策对苎麻产业有重大影响
记者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对当地苎麻产业经济的态度,对该地区苎麻产业的走向有着很大影响。有的县市政府重视、扶持,在苎麻整体市场萎靡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旺盛、协调、充满活力的苎麻产业链。
在“夏布之乡”湖北省分宜县,虽然当地的苎麻资源不多,但政府对苎麻产业的扶持和引导已见了成效,形成了成功的“分宜模式”。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来,分宜县政府对当地苎麻产业采取扶持政策,通过“财政专项补贴、无偿提供优质种苗、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签订苎麻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等积极措施,力促扩大苎麻种植。而这其中,“财政专项补贴和实施苎麻最低保护价”是李兴高、宋明权以及湖南苎麻种植户极力想争取和落实的政策,在分宜,这些政策措施都成为了现实。
江西恩达家纺的快速崛起是分宜苎麻经济成功的缩影。恩达于1999年建立了国内首条年印染30万匹夏布的植物染料印染生产线,2008年建成国内首条5000吨苎麻生物脱胶电脑自控生产线,填补了该项技术的世界空白。恩达被誉为“中国夏布第一企”,它是2008-2009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2010年上海世博会产品特供商,带动分宜71.9%的麻农增收。
在苎麻聚集地——四川大竹县,政府也加强了对苎麻业的财政支持。原有农业板块基地建设资金、环境保护区域治理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贴息资金、资金综合利用配套资金等开始向优质苎麻种植基地、优势苎麻加工企业倾斜,形成了扶持苎麻产业著名的“六大举措”。
一是扶持苎麻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每年拿出200万元支持苎麻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二是奖励完善减排措施。对进行苎麻脱胶污水治理的企业,经验收按其实际投资额的10%-20%给予奖励。三是税费优惠。苎麻企业缴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中地方财政留成部分两年内全额返还企业,特别困难的麻纺企业按规定程序报批缓缴或减免,同时可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内免收滞纳金。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担保抵押物折扣比例,降低抵押贷款等筹资资本,扩大抵质押范围。五是建立苎麻收购担保储备制度。在市场低迷时,信用担保贷款给企业收购苎麻储存,用收购的苎麻作为抵押担保,该贷款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六是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每年预算安排5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优质苎麻原料基地建设、制种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品种改良等。
“苎麻企业融资很困难,一方面整个产业背负‘污染源头’恶名,不获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在于企业普遍缺少资金积累以及可抵押的不动产。”宋龙表示,苎麻行业的重要岗位人员流失相当严重。2000年以来,随着企业改制的逐步深入,不少科研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一线技术工人纷纷脱离行业,从事其他工作。
“苎麻的种植归口政府农业部门管理,而深加工则归工业部门管理,两个部分之间的协调、沟通和配合不尽如人意,带来种植与加工衔接‘失准’,产业链正常传导阻塞。”有关专家质疑。
主要苎麻企业最新动向
湖南省华升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和出口基地,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苎麻生产能力,是国内苎麻企业的代表,其新近动向值得关注。
在2009年年报上,记者看到,华升目前一个重要动作是逐步开拓国内市场。这意味着这个一向以单一出口市场为命脉的中国最大的苎麻纺织企业开始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目标是实现“内外销平衡”。另一个则是拓宽产业链,向苎麻种植和服装家纺产业用等终端“进军”。
此外,华升计划在今年对旗下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新增高档的功能性染整设备,目标是“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
湖南华升近年来在高端苎麻面料的开发成绩引人瞩目,其先后开发的660公支特高支苎麻面料、高档复合麻面料,多组分麻面料等新产品,在国内苎麻行业普遍低迷的形势下,2009年产值同比增长了30%,其中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堪称行业“转型升级”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