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6788-114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

孙瑞哲:中国纺织服装业开始新一轮的价值探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07   来源:中国服饰报   浏览次数:821
 “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我们要做到‘昨日无悔,今日顺利,明日如意’。”近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中国织造名镇”王江泾举办的产业发展论坛上这样说道。
  
  这句颇带感性色彩的寄语,令与会的许多嘉宾都心生触动。并不轻松地抽离“金融危机”的阴霾,伴随着无数次对昨日的反思、今日的践行以及对明日的观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价值探寻。
  
  尽管,针对金融危机是否“见底”的争论依然余波未了;不过,在孙瑞哲看来,“信心”的乐观基调,已经以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渗入产业的内在肌体。基于此,他非常乐意以审慎的姿态,给出产业未来走向的两个“预言”。
  
  第一个预言指向的是“出口”。孙瑞哲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是8.5%,客观预测,今后产业对外出口会告别“出口高增长时代”,进入对外出口的“平稳发展期”。
  “比较客观的预期是今年出口出现负增长,而‘十二五’期间出口增速将会保持在5%,这是2011年~2015年发展增速的一个总趋势。”孙瑞哲表示。
  
  第二个预言指向的则是“内销”。孙瑞哲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内销比重在不断扩大,规模以上企业内销比重首次历史性地突破了80%,进入8月份之后,随着经济的回暖,这个数字还将“有所提升”。1~8月份,在整个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中,内销比重达到了79.5%。
  
  “我们预期,到了2010年底,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规模以上企业的内销比重将达到83%。到2015年末,将有可能突破85%,甚至之上。内销将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最重要的一个战场。”孙瑞哲说道。
  
  乐观的基调,同时源于对“消费潜力”的看好。孙瑞哲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00年,中国人均衣着消费是7.5公斤,到了2008年,达到了15公斤。8年之间,人均消费翻了一倍,按照这个趋势,随着内需市场的扩大,这个势头还会继续增加。
  
  “我们预计,到2010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会达到16公斤。每年基本会保持在4%以上的增长。从人均衣着消费来看,预计到明年,国民每人会达到773元,到了2015年,全国人民衣着人均消费将有可能突破1000元。”孙瑞哲补充道。
  
  这是两个令人振奋的预言——“明日的如意”似在咫尺之间。不过,孙瑞哲同时给予了预言以理性的注解——对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单凭“信心”护驾未免过于理想主义。预言的实现,离不开关于产业、市场、模式的“价值三维”。
  产业维度:“产业集中度”的大势所趋
  
  从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企业员工数量以及销售额的数量来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大局已定。并且,这也将成为今后至少5~10年内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词汇。
  在孙瑞哲看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于:对“产业集中度”趋势的正视与借力。
  
  “以往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不再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它正在逐步被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以及赢利结构的平衡发展所取代。”孙瑞哲表示,这个过程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孙瑞哲观察到,近几年,规模以上的“企业数目”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成为了产业集中的一个力证。
  
  “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的数目是5.17万家,销售超过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到了13%。而2003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8.8%;3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数量,2003年是2.11%,2008年占到了3%。”孙瑞哲表示,“另外,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企业,2003年是0.96%,2008年则达到了1.5%。”
  
  第二个集中度体现在“企业员工数”。孙瑞哲指出:“1亿以上的销售企业,在2008年雇佣了全行业近44%的员工。而在2003年这个比例则是38.6%。3亿元以上的销售企业雇佣员工数,2003年占全行业的18.02%,去年则占到了24%;5亿元以上的企业,去年同比数据是16%,而在2003年,企业雇佣员工数不过11.2%。”“销售额”的比重,成为了孙瑞哲给出“产业集中度提升”判断的第三个有力佐证。
  
  据孙瑞哲介绍,2008年,销售额1亿元、3亿元、5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销售额分别占到了全行业的63%、42%和33%。而2003年,同比的数据只是56.5%、33.8%和24.7%。
  
  可见,以5年为比对区间,不管是从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来看,还是从最终的销售额产出来看,又或者是从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状态来看,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结论———产业资源,正在以“聚集”的姿态进行重组与再生。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产业发展“不可抗力”的一个自然规律,事实上,它同样是“做大做强”有心布局的一个结果。
  那么,“产业集中度提升”对行业发展影响几何?孙瑞哲对此给出了积极肯定的判断。
  
  他表示,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会释放出良性的拉动辐射效应。龙头企业的壮大,会在整个产业链体系中带动更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占到全行业数量99.6%的中小企业,在产业资源集中的大势之下,依靠有意识的“产业管理”,将成为凸显产业竞争优势极其重要的“配套资源。”
  市场维度:“有效需求”的微妙变化
  
  以今年1~8月中国纺织服装对美国市场出口的数据作为观察范本,海外市场的有效需求在发生变化。消费结构的下移,代表着消费泡沫的减少。针对于此,企业在设计、品质、渠道的战略对接应上当更加有的放矢。
  在孙瑞哲看来,产业未来发展的第二个维度在于:关注“有效需求”动态调整的消费市场。
  
  首先,面对金融危机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他以非常明确的立场否认媒体用“消费萎缩”这样的形容。原因在于:消费需求“萎缩”一词,与纺织服装“数量增长”的趋势相矛盾。“出口下滑的本质原因恰恰在于:市场有效需求的变化。金融危机冲击的是市场的消费结构,原有的消费位阶,从中高端向中低端下滑。”孙瑞哲解释道。
  
  他同时以中国纺织服装对美国市场出口的数据作为观察范本,并且指出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今年1~8月,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的金额下降了3.81%,但是数量却增长了8.99%。另外,中国纺织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增长了4.09%。这实际上折射出美国消费市场的一个变化——理性消费的趋势正在回归,伴随着金融资产的缩水,中高端的消费泡沫正在减少,而对衣着必需消费品的需求依然坚挺。
  
  因此,孙瑞哲为国内纺织服装企业支了一招:消除对“消费萎缩”的恐惧心理,更多地去关注消费结构调整下的“有效需求”变化,提供更具优秀设计、合理品质、相对低廉价格的“大众型品牌”。
  
  “经济的复苏与回暖是个可喜的信号。这个时候,对设计、品质和适销对路的渠道构建,将关系到企业能否提供更具性价比竞争力的产品,抓住那些‘左右摇摆’的需求。”孙瑞哲补充道。
  运营维度:“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
  政府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扶持、产品制造商的身份扩容、传统交易模式的新型转变,都是未来中国纺织服装构建具有竞争力商业模式的可行路径。近几年来,关于“商业模式”的探讨并不少见。不过,孙瑞哲依然选择它成为了产业运营方式的重要维度。
  
  理由很简单,“商业模式”越来越聚焦于在“系统”之内的利益优化格局。而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而言,告别个体竞争的孰弱孰强,“系统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这注定了“商业模式”要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词汇。
  
  那么,符合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设计模式是什么?在孙瑞哲看来,从宏观层面来看,基于政府的引导与推动,品牌与品牌之间横向的“抱团合力”,可以成为未来商业模式设计的一个借鉴方向。
  
  “在中小企业占多数的产业集群内部,商业模式的组织与倡导,离不开政府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引导。依托这样一个组织优势,品牌之间完全可以达成优势捆绑,进行联合的产品开发与品牌推广。”孙瑞哲认为,看到政府的力量,以及合作的清晰共识,恰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着眼点。
  
  另外,从微观的层面来看,孙瑞哲希望在这个“系统竞争”的格局之下,制造商本身实现身份的转变与扩容。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的“价值渠道”里,建立起自己“最安全的生存方式”。
  
  “能否在一个商业模式中居于主导地位,取决于企业从‘制造商’向‘服务商’和‘零售商’的身份递进。”孙瑞哲表示,“传统的制造、加工商品只适宜传统的商业模式,创新型的商业模式,需要企业变身为一个能够提供产品服务项目、拥有渠道话语权的制造零售商。”
  另外,孙瑞哲提出,商业模式的创新还在于善用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交易效率。
  他表示,目前已经建成的“国家纺织面料馆”,就是立足行业层面,“集成优秀设计、集约推广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实践。
  
  据了解,被称为“面料图书馆”的国家纺织面料馆除了拥有实体馆址,会员企业还享有在电子交易平台上发布及管理企业商机信息、产品信息、洽谈业务等一系列服务。采购商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打开面料馆网站,就可以查询相关面料信息。
  
  孙瑞哲对其倍加推崇的理由在于:国家纺织面料馆改变了过去需要去交易会现场或专业市场中寻找面料的模式,转而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平台优势,促成“制造商”与“采购商”之间的贸易对接,提高了推广与采购效率。 (中国服饰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