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参加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工程师眼中的世博”活动,我带着“功课”进场馆看“门道”。
以“和谐都市”为主题的德国馆,从日常生活入手,积极体现绿色环保思维,推广循环经济成果。
德国馆工作人员穿的制服外套里科技含量“成色十足”。在我的“刨根问底”下,工作人员找来设计负责人详解“门道”:原来,他们选用的是一种特种涤纶纤维面料,不仅耐穿而且可以回收,经过加工还能重新作为纺织纤维使用;工作人员夏天穿着的白色T恤衫看上去跟普通棉质衣物没什么差别,但却具有较快降解的特性,一旦接触到泥土中相应的细菌,便会被完全地分解掉。就连衣物染料和纽扣在降解过程中也不会对环境产生隐患。据介绍,世博会结束后,这些使用过的T恤衫将被集中填埋在德国馆的地下,降解后为随后种植的树木提供养料。
德国朋友还告诉我,为了不给举办地增加负担,德国馆工作人员各种制服的材料生产和制衣过程都在德国本土完成,将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降到最低限度。这样周全、细致的考虑令人感动。
另外,德国馆的外墙用一种银灰色网状的创新性建筑膜结构新材料包覆,表层植入了一种银色的金属物质。这种材料不仅可以遮挡风雨,还能对太阳辐射产生反射作用,有利于减少建筑表面温度的升高,就像给建筑外墙添加了第二层皮肤。同时,由于这种网状结构的包覆材料具有透气功能,还有利于馆内空气流通,能有效防止因人流密集而导致热量聚积,减轻展馆内空调设备能源消耗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