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1-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月份,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3%,逆势下降。
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8%;1-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上年同期为下降5.1%),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食衣着类上涨1.6%,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4%。
[img]http://cn.fzp.cn/href/img.php/topic/261763/0/fzp.jpg[/img]
从上面的数据走势特征来看,有三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是纺织业相关的化工材料4月份同比上涨7.4%,1-4月份同比上涨6.0%,受原材料上涨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的推动,衣着类出厂价格出现了1.6%的上涨。这种上涨是被动的,属于成本推动型上涨。
第二是衣着类终端消费价格没有随出厂价格的上涨而上涨,而是出现了小幅度的下跌,4月份同比下降1.3%,环比出现了较小的上涨,幅度仅为0.1%。这种出厂价格和终端销售价格的倒挂对应着什么样的销售业绩呢?
第三是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4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达到18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在各类消费品中属于销售增长较快的品类。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孙瑞哲在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讲话中指出:“中国百货业许多商品远超欧美日百货店同类产品价格,虚高的商品价格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中国制造所代表的物美价廉很难惠及国内消费者。商场消费我们商品价格就是比国外高,中国的消费者没有体会到我们中国物美价廉的优势,某种程度上,我们要扩大内需,它也抑制了我们消费需求的问题。”
在衣着类产品上的消费上也是如此,品牌服装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其生产成本,所以降价促销的空间很大。1-4月衣着类终端价格同比下降1.3%,对应着销售额23.3%的增长,这说明衣着类消费受到高价格,或者说受到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制约,很多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仍难以得到满足。微观经济学对这种现象称为价格弹性较大,即当价格出现小幅下降时,销售数量会成倍增长,虽然单个产品的价格出现下降,但是销售额和利润却会增加。由于存在这种明显的价格弹性,如果终端百货商场环节能够更多的让利于消费者,那么我国国内服装消费的水平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内需市场仍然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