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4月8日讯 目前,国家出台的政策,如税收的减免是建立在企业具备一定业务量的基础上,贷款则是为那些有利润的企业准备的,考虑到眼下为数众多纺织服企亏损、市场缩水的现实,包括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额等政策很难根本上“利好”整个产业,甚至,反而有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更大的风险。首先这些企业眼下市场环境中很难真正得到银行的贷款。其次,即便有了足够的贷款,在糟糕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企业能否如期还款,乃至利息都成问题,进而造成银行坏账风险。因此,现在纺织服装制鞋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资金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他们需要足够大的“新兴”市场来消化全球发达市场“缩水”而遗留下的可观库存,以及获得进行增长模式变革的空间。从而避免恶劣环境中产业转型可能出现的企业大范围倒闭及由此造成的不稳定局面。
在此情况下,更多的人将注意力转移至国内,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他们希望内需能填补这一空白。由于内需并不是单个企业、单个行业能够拉动的,他们期待政府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救市”政策,而这,启动内需市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去,我国之所以形成内部需求不足的局面,除了社会积累不足的原因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医疗体系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这造成我国公民长期来不敢将手中资金用于大规模消费活动中。居民纷纷将赚得的资金存于银行,由此储蓄率居高不下导致了我国传统上内部需求不足。基于这个现实,及眼下全球经济形势,解决“中国制造”的困境,释放内部需求或许是最佳选择,而在这个选择中,所能期待的最根本政府救市举措则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养老、住房体系等方面的完善,通过长期“培育”使得公民“无所顾忌”地进行“消费”,放大内部需求。这或许是全球市场缩水、中国制造转型中的最正确救市举措,既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促进中国转变发展模式,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