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降幅最大的年份。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出口也保持了 0.5%的增长,进口降幅仅为1.5%。从2009年单个季度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降幅进一步收窄,1–4季度分别增长-24.9%、-22.0%、-16.6%、9.2%。2009年是中国对外贸易最为艰难的一年,中国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
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历史性的降幅,但是中国出口也出现历史性的变化。根据目前的初步统计,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比上年增加,超过9%,而且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大国。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是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1–4季度分别增长6.1%、7.9%、9.1%、10.9% 。正是2009年下半年中国对外贸易恢复活力,出口降幅进一步收窄,在强大的投资拉动下,国内需求开始活跃,进口也出现新的变化,活力逐步恢复,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态势才与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基本一致。
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将出现“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原因。
第一,2009年月出口基数“前低后高”。中国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表现是2009年一季度,对外贸易急剧下降,单月出口额下降到1000亿美元以下,直到下半年月出口额才恢复到1000亿美元以上。2009年月出口额的“前低后高”将导致2010年出口同比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其次,投资递减效应将减少国内需求和进口拉动。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不可长期和持续的,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的确拉动国内投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后续投资效应不可能像危机初期那样明显和有效。而且,政府过大的公共投资一定程度上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某种程度上,国内需求出现递减效应,进口规模也将受到影响。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实施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中国一直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复苏过程中政府也不会放弃这一理念。特别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重视投资轻视消费,重视制造轻视服务,重视数量忽视质量,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发展。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中体现十分明显,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部门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临时性措施,例如暂停执行禁止一些产品的加工贸易,“两高一资”产品政策执行有所松动,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导致一些资产泡沫等,政府必将出台相关宏观调控措施,遏止经济不健康发展态势。
第四,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更加不利的国际贸易环境。从目前来看,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8.5%,不仅实现预定的保持8%的目标,而且是全世界国家和地区中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相反,一些国家和地区处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他们必将实施各种保护措施,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将继续对中国实施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一步恶化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因此,总体判断,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将与上年呈现明显的反差,即“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