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6月1日载文《中国工人涨工资 外资企业急上火》,摘要如下:
今年,曾经是低工资的中国及其亚洲邻国的工资都在飞速上涨,该地区的工人则从中受益。由于贸易公司和西方零售商面对工资增长和成本增加,欧美消费者很快就会感受到商品涨价。
香港利丰集团是最大一家为美国零售商供应中国商品的贸易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乐裕民(BRUCE ROCKOWITZ)本周二讲话时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5个月该公司货物成本平均上涨15%。其他消费品企业也都遭遇了同一水平甚至涨幅更大的成本增加。
最近这些天,飞往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低工资水平的亚洲国家航班上挤满了经理人,他们都企图找到一个能够替代中国这个工资呈两位数增长的国家。但这些国家也正效仿中国,工资飞快上涨,甚至超过中国,加上全球商品价格飞涨,使得商人们几乎没有其他地方可选。
今年5月19日,美国成衣品牌Gap出人意料地宣布,由于供应商成本上涨20%,今年下半年企业利润会受此影响下跌,导致该公司股价第二天就跳水17%。而奢侈品手包生产企业Coach也于1月份宣布,将逐渐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四年内将中国制造的产品从现在的80%减少到一半以内,并将把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和印度。不过,越南的工资水平同中国的涨速一样,甚至更快,而印度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乐裕民先生说,印度的基础设施,比如公路和港口实在是“太差劲”,还有劳工问题以及政府监管,这也使得很难在印度开办能够容纳数万工人的中国式企业。
中国生产成本上升,加上也没有其他可替代的国家,“你有了涨价的最佳时机,”本纳特.莫代尔说,他是曼哈顿Cassin服装设计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去年的棉花和裘皮服装上涨了25%到35%。
利丰公司为美国4%的零售商从中国采购几乎各类消费品。但电子类产品是个例外,这由苹果公司直接进口到美国。
乐裕民以及其他经理人都预测,接下来5年,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的加工企业将逐渐分散到全国各地。工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在火车、汽车上花上3天时间,从内陆省份来到沿海工厂,特别是中国国内的消费增长也给内地创造力许多就业机会。
即使最近开通的高铁能将旅途时间最高缩短80%,这也不能够让农民工流动复苏。“他们不必再踏上1000多公里的行程来到沿海企业,不可思议的是沿海企业出现了民工荒,”台湾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说。
中国内陆省份的工资涨幅甚至超过了沿海省份,逐渐拉近了与沿海出口区的高工资之间的差距。
许多企业还有另外的原因留在中国,这里是他们企业销售增幅最快的国家。“如果市场在中国,实际上许多产品的市场已经是了,那就没有太多离开的动机,”上海一家市场研究公司GCIS高级合作人查尔斯.奥利弗(Charles Oliver)说。
中国已经成为许多产品的全球最大市场,比如汽车和钢铁。在中国生产然后在中国销售可以让这些企业避免面临反倾销以及其他中国出口限制。在中国生产的企业以人民币结算,这也让这些企业避免了货币波动性带来的损失。
(财富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