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5月13日发表阿伦•贝迪的专栏文章,分析了围绕汇率问题争论的有关情况。文章表示,2010年汇率问题将各国拉入争论,美国指责人民币汇率被操纵,中国通过批评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反击,其它国家认为中美都应承担责任。2011年,随着美元跌至历史低位,巴西警告汇率之争有可能引发贸易战,但各国反而减少了对对方的公开指责。在中美战略对话中,美国更关心美在华投资遭遇的困难、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议题。美国会也减少了在人民币汇率上的压力。
报道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造成这一局面。首先,人民币去年6月以来升值5%,加上中国国内较高的通胀,人民币实际升值了14%,减弱了美方对此的抱怨。其次,人民币虽然对美元升值,但对其它主要货币实际上仍贬值。可是不论日本、欧元区国家,还是印度、巴西,都不愿公开批评中美任何一方。此外,美国面对各国对其宽松货币政策批评,不再保持强硬态度,美联储退出第二次量化宽松也让人无法继续指责美国刻意弱化美元。最后,在法国举行的G20会议难以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法国也无力撼动美元的统治地位。文章认为,造成货币战争的几个因素,如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扭曲的汇率,资本的快速流动等仍然存在,目前只是短暂的停火,爆发货币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