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997比1。这比上一交易日走高113个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走高。
近两周来,人民币汇率外部压力骤然加大。9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贸易代表柯克均对此作出表态。奥巴马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采访时表示,中国没有采取足够措施让人民币升值。中国汇率政策是个“现实问题”,美国已经敦促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前的特殊政治生态正在使保护主义升温。15日至16日,美国参众两院相关委员会接连举行3场听证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一些议员鼓噪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不过,这股看似强大的政治声浪,没能掩盖住理性的声音。
听证会上,一些国会议员强调,采取立法方式逼迫人民币升值只会破坏美中经贸关系,进而损害美国在中国的其他重要经济利益。这种声音不管代表了何方利益,至少就美国强压人民币升值对美中经贸关系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言,代表了一种理性的关切。
在这场被政客主导的声浪中,美国商界也不乏理性的认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傅强恩认为,“压人民币升值能缓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观点缺乏客观依据。他举证指出,2005年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20%,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却在增加,而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立法也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在不少经济学者看来,当前美国部分人士对人民币汇率施压是一种缺乏经济理性的行为。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指出,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或逆差,是该国国民消费和储蓄结构的反映,也就是说美国贸易逆差是因为美国人消费过度而储蓄不足。
接受国会质询的盖特纳言辞颇为矛盾,他一方面指责人民币升值速度过于缓慢,升值幅度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他也承认,人民币升值不会抹掉美国全球贸易赤字以及美中贸易逆差。但从根本上说,盖特纳承认美国更多地应采取行动加强本国经济。这些矛盾的言辞,反映出美政府在政治利益与经济理性间的摇摆不定。美方有识之士发出的理性声音,有助于引领美国公众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形成清醒、客观的认识。这样理性的声音应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