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商在全世界范围内四处寻找成本更低廉的产地,中国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机会。
瑞士信贷最近对欧美大公司展开的调查发现,只有约20%的公司说把采购来源地从中国换为其他国家将是容易办到的。这是因为中国有着扎实的供应商网络和货运基础设施。约90%的公司说,如果要从中国搬迁到其他国家,成本将会非常高昂。
虽然如此,经济学家相信,随着中国的成本越来越高,投资将不可避免地流向其他地区,从而加快这些地区改善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的工作。汇丰银行驻香港高级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说,15年来,随着投资者为了廉价劳动力而涌入中国,中国差不多是把所有国家都挤在了一边,而现在,随着中国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其他国家又有机会趁势进入价值链的较低端。
一个重要例子是东南亚。这个地区人口接近6亿,一度是世界投资热门。东南亚好几个国家,包括柬埔寨、越南和印尼,虽然工资比中国低得多,但它们都存在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无法支撑起规模比原来大得多的制造产业。
此外还有司法系统欠发达和腐败问题。而随着当地工人对中国的涨薪有了更多了解、向厂方施压要求加薪,那么成本的螺旋上升可能会比预料的更严重。
任何一个单独的东南亚国家都不具备吸收从中国流入的大规模工作机会的实力。东南亚各国领导人正在积极推进合作计划,希望到2015年可以将各自国家零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和生产平台。如果该计划得以完全实现,那么该地区熟练工人在各国间流动的限制性就会更少,关税程序也会有所简化。
不仅如此,东南亚各国在公路与铁路投资方面也取得进展。得益于亚洲开发银行(ADB)及其它机构的共同资助,该地区已建成三大跨国贸易走廊,改善了连接柬埔寨、泰国、越南和老挝的多条高速公路。
东南亚很多公司也为实现企业间的合作目标而努力。有十多个东南亚服装供应商近期达成协议,期望建立柬埔寨等成衣加工公司与泰国或其它邻国原料供应商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整合其服装供应链。
柬埔寨制衣厂商会主席文舒扬说,东南亚地区的远景目标是要实现“一国多省”的运作模式,而不是一个地区十个国家分而治之。他表示,各国尽管差异很大,但我们必须从中国手中争夺更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