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纺织新闻 » 正文

浙江绍兴蚕桑业,价涨量减为哪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01   浏览次数:76

上世纪九十年代,浙江省绍兴市有养蚕户10.16万户,年产500吨以上蚕茧的乡就有10个。然后,面对一路高歌的茧价,绍兴的蚕桑业已从兴到衰,平水镇横路村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时下,晚秋蚕收购接近尾声,秋茧收购价达到56元/公斤、2800元/担,创下20年来历史新高。蚕宝宝成了山村农民的“金宝宝”。然而,面对一路上涨的茧价,记者在主产区发现,蚕茧产量却在逐年下降,这又为何?

曾经的辉煌

绍兴原本是浙江省四大蚕区之一,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绍兴山农们种桑养蚕积极性十分高:诸暨赵家镇实施种桑、养蚕、缫丝一条龙服务;新昌澄潭镇办蚕丝联合企业,返利给蚕农;上虞实行以厂扶桑,把蚕桑基地作为“第一车间”,四年间蚕茧产量翻了一番。

1988年,诸暨枫桥、嵊州临城、新昌澄潭、上虞章镇的蚕茧产量均超万担。1990年,全市有蚕桑生产乡227个、村2837个;有养蚕户10.16万户;年产500吨以上蚕茧的乡有10个,年产100~500吨茧的乡有32个;有各级蚕桑技术人员163人。全市有桑园面积12.13万亩,其中高产桑园5.3万亩,茧产7718吨,亩桑产茧63.63公斤。桑园面积比1949年增长2.94倍,茧产量增长9.51倍。

2000年初开始,国内外茧丝绸价格低迷,一些蚕农毁桑转行,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逐年下降。

养蚕业从兴到衰的一个缩影

绍兴县平水镇横路村是绍兴有名的养蚕专业村,只要一到收茧季节,满村都是一担担雪白的蚕茧,犹如一幅充满风情的乡土画卷。

横路村便民服务中心的蒋炳良告诉记者,10年前,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以养蚕为生,养蚕数在200户以上,蚕桑面积有500多亩,一般饲养春、夏、秋三季,有些农户家最多能饲养5季,每季养蚕都在100张以上,按每张产蚕40公斤计算,每季蚕茧的产量就达4000多公斤,仅他们村每年的蚕茧产量就达15吨。

由于养蚕业多年来不景气,村民们刨掉桑树,种起其他经济作物,导致养蚕业“后继无人”。目前全村只有20多户人家还在养蚕,今年的晚秋蚕总产量只有150公斤左右。

“蚕茧收购站都撤销了,早没有专业村样子了。”蒋炳良感慨道。

横路村只是绍兴养蚕业从兴到衰的一个缩影。据绍兴市农业局统计,目前全市桑园面积已减少一半以上,蚕茧产量则下降一半多。蒋炳良说,“养蚕容易,培桑难。”要使蚕宝宝结出高品质蚕茧,需要种好桑树,采好桑叶,如今桑树都砍了,还谈什么养蚕!”

茧价走高产量下挫

对于蚕农而言,今年的蚕茧不仅获得了大丰收,而且收购价也创了历史新高。记者从绍兴县王坛镇茧站了解到,今年王坛茧农每张蚕的茧产量达到50多公斤,春茧价格高达41元/公斤,秋茧的收购价为56元/公斤。

对于茧价的大幅走高,绍兴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因为蚕茧产量下降。”

然后,面对一路高歌的茧价,山农养蚕的积极性为何仍然不高?蒋炳良说:“虽然茧价创了新高,但多年来持续低迷的茧价,已让年轻人放弃了养蚕的家传。”

2008年,蒋坞村有55户在养蚕,当时的蚕茧收购价是36元/公斤,按理说一户一年收入也能达到近万元,但养蚕辛苦,微薄的收入和付出难成正比。

“事实上,以前养蚕的也多半是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只是如今做不动了,才纷纷罢手。”王坛镇一位姓陶的蚕农说,养蚕不如种茶,他家种了2亩多茶叶,今年卖了1万多元。茶叶左手摘下,右手就卖给了来村里收青叶的人,立马能拿到钱。养蚕不一样,每天要忙10多个小时不说,养蚕风险大、产量低,一张蚕种出40公斤茧算不错了。

一边是高歌的茧价,一边是逐年萎缩的养蚕业。作为纺织之乡,绍兴早在唐代就有“日出万丈绸”之誉,茧丝绸历来是绍兴传统优势产业,面对茧量下滑的趋势,绍兴的蚕桑业该如何“破蚕重生”?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天天商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