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华解读中国家纺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中国家纺发展历程的一个高潮期,在这期间我们迈向了“家纺大国”。进入“十二五”,家纺跟随着整个纺织行业,向着由“家纺大国”转变成“家纺强国”的目标前进。
在“十一五”期间,家纺行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工艺、淘汰落后装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纤维原料使用效率和产出价值的提高。2010年,家纺行业消耗1200万吨纤维,占纺织品纤维消耗总量的29%,行业单位纤维产值5年内累积提高58.9%,年增长率为9.58%。
尽管如此,由于家纺行业起步较晚,多数企业尚处于资本积累初期,规模有限,行业还是存在工业基础薄弱,装备技术水平总体偏低;市场集中度较低,核心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张力不足;渠道单一化,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利于行业向纵深发展;人才结构性短缺,阻碍行业发展;消费理念陈旧,亟待转变提高等问题。
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行业面临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双重机遇。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说:“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家纺产业格局正在经历一系列的调整,这将为我国家纺产业依靠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近几年,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及东盟、南美洲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家纺产品的进口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国家的崛起和经济的发展,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势必将成为我国家纺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金融危机后,很多出口企业意识到内销市场的重要性,越发重视国内市场机遇,中国家纺市场还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待发掘、满足。
“居民提高生活水平、转变生活方式,医院、宾馆及休闲娱乐等公共场所需求增加,政府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等需求因素,都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杨兆华说。
“十二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将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形势将更加繁荣,消费能力将快速提升。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稳定期,每年新增人口约为600万人。未来5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4个百分点,意味着将增加大约6000万城市人口,即年均新增1200万人。随着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实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逐年增加。人口、新居等因素加大了未来产品需求。另外,婚庆类产品将持续热销。目前,我国每年因1000多万对新人婚庆而发生的直接消费高达6000亿元。儿童用家纺消费品数量也不断增加。消费者追求健康、时尚、舒适的生活方式,期待美化新生活的诉求对行业产品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此外,公共类产品更新,保障需求增量。新增、修缮的宾馆及休闲娱乐场所、医院、疗养院、养老院、交通工具等公共设施,将创造公共类产品新增需求和重置需求。2010年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共计有537万张,同比增长10.27%,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共计4万个,床位312.3万张,同比增长13.4%。伴随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的提高,公共类产品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目前,全国酒店客房数年均增长率约为10%,星级酒店客房数达200万间,预计未来10年内增至500万间。
从市场到产品
1990年~2005年是家纺产业发展最快的15年。杨兆华表示:“这15年,家纺产品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全再到好的过程,在家纺行业起步阶段,市场对家纺产品缺乏认识,因此那是一个填补市场的阶段,在物质匮乏的时候任何产品在市场上都能取得不错的销售效果。”而现在,家纺产品更加完善、市场更趋成熟,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大,竞争越发激烈。再不会出现市场跟着产品走,商家生产什么市场就卖什么的情况,而是商家围绕市场需要,生产市场真正缺乏的产品。杨兆华表示,这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
目前,拥有2~3套家纺产品的家庭已不是少数,随着物质的丰富,消费者在产品设计、企业规模、行业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十二五”时期行业发展也有了新任务: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协调发展;探索渠道多样化,构建营销新格局;加快品牌建设,构筑全方位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强国基础;完善公共平台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倡家纺文化,彰显中国特色;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延伸产品服务,积极扩大内需;加快自主品牌出口,推进多元化国际市场建设。
其中,渠道探索更是重中之重。杨兆华说:“现在,渠道费用太高,流通成本太大,因此生产商、批发商、网点都没有赚到钱。据了解,生产环节的利润是10%~20%,而批发环节的利润仅有3%~5%,网点的利润也仅有10%多点。”根据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和市场格局的细化,不断完善传统营销渠道,推进多层次商业渠道建设势在必行。“大家纺”连锁、不同产业间的跨界合作模式,借用家居渠道共享饰品渠道等都将有效补充和完善行业营销网络。
杨兆华特别指出:“企业应该尽快跟进电子商务,拓宽新型网络营销渠道。2011年,网络营销破亿元的企业有博洋、水星、罗莱等,而要在线下实现销售过亿元是何等难事?电子商务没有领域限制。探索并比较传统市场渠道与电子商务各自的优劣及产品需求特性,实施差别化的市场定位,满足不同层次消费市场的需求,加强网络销售产品的标准化设计和质量管控,为消费者提供有保障的高性价比产品,有利于企业的销售增长。” (中国纺织报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