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周末发布的一系列数据,6月份中国贸易数据进一步证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放缓,即便其通胀达到三年高位。
这些相互矛盾的数据,将使中国政府的努力进一步复杂化。北京方面希望一方面保持快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对付已在国内引发不满的价格上涨。
6月份中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9.3%,比5月份28.4%的同比增幅大幅放缓,而且远低于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
“进口趋弱,加长了说明国内经济放缓的变量清单,”野村证券(Nomura)驻香港分析师孙驰表示。
显示中国工业活动正在放缓的迹象之一是,6月份关键大宗商品(如原油、铝和铁矿石)的进口均出现环比下降。原油进口降至八个月来最低水平,同比下降11.5%。同时尽管铜进口在6月份有所反弹,但仍显著低于去年同期。
由于担心价格上涨失控、引发严重社会不安定,中国政府一直在试图对快速增长的国内经济轻轻地踩刹车。
北京方面在上周六发布了6月份通胀数据,比原定发布日期几乎早了一星期。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4%,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的最快上涨。
食品价格是通胀的主要推动因素,6月份同比上涨14.4%,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7.1%。猪肉是中国人最普遍食用的肉类。
5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
为遏制通胀,中国央行在过去八个月期间5次上调基准利率(最近一次是在上周四),而且自2011年初以来6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一些分析师担忧北京方面可能在收紧货币条件和抗击通胀方面做得过火,从而引发中国经济“硬着陆”。
但是,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月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表示,他有信心认为,政府能够保持快速增长,同时遏制快速的价格上涨。
多数经济学家预期,随着北京方面的收紧政策开始奏效,中国通胀将在本月见顶,然后在下半年开始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