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非洲时报》报道,由于中国商品价格低廉、种类繁多,使得南非华人很多都从事贸易相关行业,包括进出口、清关、船运、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不少经营其它生意的华人也从做贸易起家。随着南非华人的不断增多,中国商品的不断涌入,南非消费者对“MadeinChina”也不再陌生,而中国商品的名气和价格在为华商带来市场效益的同时,也令他们承受一定的负面影响。
华商刘女士近期想要在约堡一家著名的购物中心开店,销售女性时尚用品,在向商场管理方提交申请后,刘女士被要求出具详细的营业计划书,介绍店中产品的来源、价位和产地标示等。管理方指出,此举是为了保证商场的整体经营水平,即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档次的商品,且保障其它商家的利益。也就是说,刘女士经营的商品必须能够符合商场对自身的定位标准。
另一名华人张先生想在某小型购物中心开服装店,该购物中心只有十几家铺位,但人气很旺。由于周边居民较多,每天车来车往,因此租金也不便宜,每月需要1万5千兰特。购物中心原先只有一大一小两家服装店,其它店有的卖糕饼、有的卖烟酒、有的经营理发生意,还有Woolworth、Pick’nPay等大型连锁零售商。张先生认为自己的申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遭到管理方拒绝。原因就是,商场需要保持经营种类的多样性。管理方认为,由于空间有限,只有容纳尽可能多的经营项目,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为附近居民提供方便,这对商场、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共赢的选择。最后,张先生看中的店面被经营太阳眼镜的商家取得。
其实,南非很多大型购物中心都会采取类似的保护主义形式,比如在已有相当数量的商家经营某一类型的商品时,就不再接受同类商家进驻商场。有商场干脆不接受华人申请,以防止廉价商品拉低整体价位,损害其它商户利益。很多华人虽对这样的规定表示不满,但也承认,商场管理方的立场还是有一定道理。
不少南非网民在谈到廉价进口产品(尤其是中国制造的服装、纺织品时),可谓爱恨交织。有人认为,廉价进口服装对低收入人群来说是一大福音,“我如果花80兰特就能买到一件衣服,为什么非要扔200兰特买国产货?”有网友表示,中国工人工作肯吃苦,且不计报酬,而南非工人待遇受政府和工会最低工资标准保护,产品成本自然更高。反对声浪主要来自服装产业从业人员,一名网友表示,自己的父亲在服装业工作超过40年,现在却没了饭碗。
可以说,南非根本性的社会问题,如失业等得不到解决,政府势必将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进行应对。在全球化大趋势下,保护主义因其短视虽然得到广泛谴责,但在一国经济低迷时又不失为救生良方。今年早些时候,南非各政府部门部长在开普敦开会时,就曾敦促南非国际贸易执行委员会加紧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以针对性增加关税的形式,保护一些岌岌可危的弱势产业得以在进口商品汹涌的浪潮中得以立足。只希望类似措施一旦实施,广大华商能够未雨绸缪,商海浮沉,仍立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