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奶粉的安全问题再度成为新闻焦点,同样,儿童服装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这一次,中国出口欧美的童装被推上了“召回门”的风口浪尖,童装通报召回大有蔓延加剧之势,到底原因何在?在国际整体环境的带动下,中国服装产业从年初开始大有回暖之势,岂能让“召回”事件扰乱了阵脚?
小细节大障碍
据资料显示,今年1–4月,美国累计召回27项纺织服装产品,其中中国产纺织品召回数量为22项。同期,欧盟累计召回182项纺织服装产品,其中中国产纺织服装产品为93项。很明显,中国产品都在其中占了绝大比例,重中之重是,童装成为了召回产品中的主角,据统计所占比例逾90﹪。
以3月份为例,欧盟要求召回的儿童服装涉及中国的高达38起,被召回的主要原因多集中于因束绳及细带容易引起的窒息等危险,违反了欧洲标准EN14682。也就是说,在众多的童装召回中,绳带等小零部件设计不合理成为了矛头所指。如儿童服装中装饰用的珠子和金属片不合格或是腰部以下的带子过长,这些都是容易被厂家忽略的“小细节”,却往往阻碍了童装产品的顺利出口。
根据记者调查了解,中国童装之所以频频在这种“小细节”上栽跟头,一方面确实是由于生产技术还不过关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不合格,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我们的纺织产品的设计与国外法规存在着明显的“脱钩”现象。中国服装协会童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嘉分析说,目前我国出口的童装大多是订单加工的产品,召回的主因也集中在绳带、纽扣等辅料配饰上。从订单加工产品的总体情况来看,设计权往往掌握在发订单的一方,接单企业通常完全按照对方的设计方案来进行生产,即使有些时候设计方案出自接单方,也是必须经对方企业审核之后才能进入生产线。因此儿童服装因绳带等设计不合理而被召回,责任不完全归在其中一方,其处理也不应该完全由制造商来承担。
有关人士建议,国内企业在接受外贸订单时,要特别注意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产品表面风格、成分标准检测三方面的订单要求及责任划分,争取避免出现召回责任转嫁的现象。
检测标准不接轨
检测不过关也是童装被召回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婴幼儿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就开始重视童装的安全性问题了。与国内不同的是,在欧洲,这种检测标准都是具有法规作用的。如欧盟的EN14682标准中就有“固定在服装上的环绳∕线圈收紧后,在服装上突出的周长不能超过7.5cm;环绳∕线圈平放时,在服装上固定的两点间的突出长度不能超过7.5cm”等明文规定。
据了解,我国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国内外在童装安全检测标准方面存在不相统一的现象,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如2009年8月1日,我国开始就实施了《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三项童装国家标准。
即便如此,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直到目前可能还是无法与国外实现完全的接轨。对此,温州红黄蓝童装的货品组织负责人吴经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内也在相继制定一些标准,但要知道国外的法规是一直在变的,中国总是在后边追赶,这中间始终是存在一个速度差的,所以在检测方面必然要出现问题。”
环保意识要加强
绿色纺织这一概念在全球纺织业来说已是大势所趋,尤其对于童装,它的目标群体为免疫能力和抵御能力都比较低的婴幼儿和儿童,就更要在环保方面走在前头、做到万无一失。我国童装在出口时由于环保问题的受限,也不容忽视。
与机械安全性一样,在化学安全性方面,欧洲也有着相对完善的标准和规定。近来我国多起服装被召回,都是因为偶氮燃料、邻苯二甲酸盐DEHP、有毒芳香胺、DMF等超标。而在欧洲,对于这些成分都是有着明确的含量规定的。
“红黄蓝”的吴经理对此也提道,确实目前国内的童装行业比较混乱,整体层次不高,低价产品大量充斥,一些企业迫于成本压力,选取不合格原材料,生产工艺不够规范环保,导致最后产品环保指数不过关。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要号召全行业对儿童负责,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能放弃社会利益。
可见,要想摆脱外贸童装频被“召回”的尴尬,不是一条法规的立竿见影,也不是一个企业的一己之力,要政府、行业、企业上下联通、通力协作,从多方面查找原因,改变行业现状,争取尽快让中国的童装提升品质、畅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