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社论称,中国2009年的对外贸易困难重重,全年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6%,降幅为三十年来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的需求在萎缩,其次就是国际贸易障碍在增加,使得一些中国产品受到各种名目的进口限制。
但是,与其他贸易大国横向比较,中国外贸形势依然有骄人之处。据中国商务部高级官员说,中国今年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有可能超过去年,突破9%的大关;同时在出口领域,还有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
上述两种情况说明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在总体上,所有经济体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牵累,但相互间此消彼长的过程并没停止。也就是说,相对于发达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减速,但依然呈现着后来居上之势。
对中国而言,这是乐观看待未来发展大势的理由所在。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即便经济增长减慢,但相较于绝大多数国家,其增幅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修正了2008年GDP增长率,将原来的9%提高到9.6%,GDP总值约合4万6000亿美元,直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对国际投资者来说,这种形势所内含的诱惑力是无法抵挡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形势也会增加外部压力和阻力。所谓树大招风,这些年中国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一个接一个地超过七国集团的成员国,接下来就是追赶美国,这种势头难免叫人望而生畏。再加上这些主要经济体的日子都不好过,唯独中国还在快速增长,使得针对中国的各种质疑、批评和责难越来越多,试图迫使其改变某些政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最近几个月以来,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之所以急剧增加,与此有很大关系。
批评和责难中国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币值问题。美国和欧盟国家一直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故意使币值偏低,致使它们的对华贸易长期蒙受巨大逆差。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布什政府曾一直试图通过外交压力和国内立法来迫使人民币升值,但未见效果。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初,在此问题上的态度较为温和,但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下,最终也在币值问题上做文章,而且更对中国多种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在欧盟方面,中国承受着同样的指责,可谓两面夹击。
二是由气候变化问题延伸出来的指责和压力。在金融危机之前,气候暖化问题基本上还算是比较单纯的环境问题,但在此后,这个话题便公开地与国际贸易挂钩。
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美国国会以中国排放过多温室气体为由,声称要通过立法手段对中国部分进口产品征收碳税,从而使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争执出现政治化倾向。中国对此引起高度警觉,认为美国企图把气候问题当作遏制中国发展的借口。在此后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与这一判断有直接关系。与人民币问题一样,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同样受到欧盟的压力。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欧峰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首次公开指责欧美国家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一面要人民币升值,一面却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前天,他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再度作出类似反击,强调中国在人民币问题上绝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再看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强硬姿态,我们可以看出,在攸关自身发展的此类重大问题上,外界压力越大,中国的抗拒力也会越大。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中国对欧美贸易顺差将继续存在,因此,人民币汇率之争不会立即休止,而且还将继续给中国带来各种指责和压力。而碳关税问题的出现,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贸易摩擦的增加将不可避免。中国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这是肯定的,但从长远计,它更有必要把压力变成扩大内需、实现经济转型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