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看似普通的机器,一头“吃”进布料,另一头顺势“吐”出。只是“吃”进的布料比较硬,“吐”出后就柔软多了。就在这一“吞”一“吐”之间,传统棉布轧染的前处理过程便轻松搞定。
昨天下午,在中纺院江南分院,绍兴的工程师和中科院的专家站在一起,微笑地看着这套设备,因为这套设备破解了印染业最大的污染源难题,属于国内首创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印染厂,棉布在染色、印花和整理前必须退浆、煮练,通常采用强碱进行高温汽蒸,再经过热水和冷水洗涤,从而产生大量废水,这一过程被公认为产生了印染行业中最大的污染源。
科学家早就注意到,利用等离子体技术进行棉布轧染的前处理过程,快速而无污染。但该技术一般只能在实验室的低压状态下应用,要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则需要等离子技术在常压状态下也能应用。但攻克这样的技术难关全球各国都没有取得过突破性进展。
2006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在绍兴落户不久,就联手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进行技术攻关,如今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专家告诉记者,使用该技术设备后,越过了退、煮、漂工序,不再出现污染,并大大节约了开支。研究证明,每万米坯布经等离子处理后,最低能节省450元以上,最高可节省1000元以上。
据悉,国内棉布轧染生产线超过1000条,年总产量在100亿米左右,若全部采用这套技术设备,1年可节水并减少污水排放2000万立方米以上,节省蒸汽消耗300万吨以上,还将大幅减少化学品用量,节约生产加工成本6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