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惠程2009年底提出了非公开定向增发方案,融资主要投向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的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将公司核心竞争力再度聚焦于先进材料的研发生产之上,引起了诸多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和密集调研。
作为一类耐热的高分子特种工程材料,聚酰亚胺(PI)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被业界称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对于一家中小板公司而言,将聚酰亚胺作为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显示出深圳惠程决策层前瞻性战略眼光,同时也将考验其抓住时机经营运作先进材料商业化、产业化的能力。
目前,聚酰亚胺纤维仅有国外个别公司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产能较小,售价很高,并且对我国实行限量销售。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一直希望国内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聚酰亚胺纤维的国产化进程,在《关于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的通知》中明确将聚酰亚胺耐高温纤维成套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列为国家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将聚酰亚胺耐高温纤维成套装备列为国家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对聚酰亚胺研发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2001年起主攻“由氯代苯酐直接合成聚酰亚胺及其制品的加工工艺”项目,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聚酰亚胺合成途径,可将由氯代苯酐出发合成聚酰亚胺的反应步骤,由原来的六步过程简化为两步反应,被美国一家公司评价为“最经济的合成路线”。该所相关文献称,综合测算该技术可使聚酰亚胺的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深圳惠程主要股东、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如董事长吕晓义、总经理何平等均曾就职于长春应化所。深圳惠程于2007年底起正式切入该领域,并确定以聚酰亚胺纤维为开发重点,在合作平台长春高琦公司完成纺丝技术集成和中试工作,在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规模化生产工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后,双方确信聚酰亚胺纤维大规模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对于深圳惠程的这一重大投资,海通证券一份研究报告分析认为,未来其可能带给公司较大的发展空间,值得关注,但短期内该项目可能还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业绩影响。
产业化两大有利条件
对于深圳惠程来说,推进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有两大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在倡导大力减排,环保产业面临较好的机遇;二是国内聚酰亚胺纤维下游产业链比较完善成熟,能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替代进口,满足国内环保工业对聚酰亚胺纤维的需求。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相关报告指出,钢铁行业是袋式除尘行业第一大用户,袋式除尘器所占比例已占95%,袋式除尘器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已占据了主导地位,电解铝、有色金属冶炼炉窑的烟气净化对袋式除尘的需求也较大。
高端滤材当中,PPS、P84、PTFE等仍是国外公司占据市场主导位置,其中P84就是PI聚合物的商品品牌,在国外,沥青厂、水泥厂、废弃物焚化炉、燃煤锅炉等都长期使用P84滤材。
目前国内袋式除尘行业已形成规模,2008年底在册的生产企业220多家,其中滤料生产企业占24%,纤维滤料生产企业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57.3%。目前正在创业板招股的厦门三丝,就是一家高温滤料的生产企业,其产品包括了P84、 PPS、PTFE针刺毡系列产品,并将袋式除尘技术首次应用于我国600MW大型机组。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袋式除尘技术的普及,纤维、滤料市场规模正处于加速上升阶段,尤其是高温滤料方面,未来五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7%。这正是深圳惠程力推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的机会所在。